专题讲座——电影《八佰》所反映出的历史思考

上传时间: 2024-04-12   浏览:0

  2024年4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图书馆第六会议室举办了新一期学术讲座。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朱宏伟老师应邀为大家做了题为《电影《八佰》所反映出的历史思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李靓老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但最终以失败告终,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故事就发生在这场战役的最后阶段,10月26日,日军攻陷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中国守军腹背受敌,战局危急。为避免全军覆没,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决定将主力撤至苏州河以南阵地。为掩护大军撤退,第88师奉命留下1个团,死守闸北,从而牵制敌军。这场战斗因为地点在四行仓库,所以历史上称作:四行仓库保卫战。

  四行仓库是因它是大陆、金城、盐业、中南四家银行的储备仓库而得名,位于苏州河北岸西藏路附近,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7层大楼,楼高墙厚,易守难攻。这里曾是第88师司令部驻地,储备了不少弹药和粮食。八百壮士,实则只有452人,一个营,他们来自第88师,由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就在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军杨慧敏把一面国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献给军队,国旗在第二天凌晨,在全体军人敬礼的号音中,将国旗高高升起在四行仓库大楼顶上。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隔河观战的群众欢声雷动,在场的外籍人士也无不为之动容。杨慧敏送旗的壮举,当即由路透社传遍全国、全世界。当日军发现这面国旗后,便再次向四行仓库发动疯狂的进攻,并用机枪向国旗扫射。这座日寇久攻不下的四行仓库,成为了上海最后的骨气。10月30日当晚,国军在枪林弹雨中分组撤退,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却没有得到英雄的待遇,租界迫于日军压力,第一时间将谢晋元所率部队缴械,并软禁在租界内的“孤军营”里。四年后,谢晋元被四个汪伪政权收买的士兵刺杀,年仅37岁。撤退的士兵大多结局悲惨,有的病死在营中,有的被日军流放到南洋做了劳工,能过活下来的少之又少。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八百战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壮举,并非只是一场战斗,而是中华民族抵御侵略的抗战精神,昭示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敌的坚强品格。同时,英勇士兵们的事迹也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砥砺前行。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为我们的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希望。

版权所有: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地址:青岛市九水东路588号 |  鲁ICP备20007371号-1 |  电话:0532-86661234  |  E-mail:hengxingszb@163.com | 邮政编码: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