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开讲啦|思想之花随春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魂和根

上传时间: 2024-05-24   浏览:0

  5月2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春天再出发,教授开讲啦”系列新一期讲座在图书馆第六会议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内外聘教授姚静带领全体马院教师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魂和根。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真正做到“坚守好这个根和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守正创新中不断谱写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魂”和“根”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创新的魂脉,在思想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提供引领和指导作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作为根脉,在理论创新中起着基础和源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在当代中国的精神家园建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坚守这两个脉,即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蕴含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牢牢守住马克思主义之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华历史文化土壤和群众基础之中,并充满生命活力和思想伟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不动摇,党的创新理论才能不断解答时代之问、回应时代新挑战,展现出真理力量。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有“根”才有本原和底蕴。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只有接续上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植根中国文化土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且独特的智慧和精髓,夯实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版权所有: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地址:青岛市九水东路588号 |  鲁ICP备20007371号-1 |  电话:0532-86661234  |  E-mail:hengxingszb@163.com | 邮政编码: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