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 2024-04-26 浏览:0人
4月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春天再出发,教授开讲啦”系列新一期讲座在图书馆第六会议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杨福和教授带领全体马院教师回顾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史。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管理机构,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生事物。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改革开放之初诞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党的十八大之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高校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在 1992 年诞生。全国高校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它成立于 1992年。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1918年,李大钊、高一涵等在北大组织了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名为“马客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带领下,又秘密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于1921年11月17日在《北京大学日刊 》上刊发《启示》:“本会叫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以研究关于马克思派的著述为目的”,正式公开宣布研究会的成立,由邓中夏、黄日葵、 高君宇、何孟雄、罗章龙、刘仁静等19人联名发起。研究会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做过大量的工作,起过重要的作用。从1921年起到1926年,在《北京大学日刊》上都能看到研究会发布的各种《通告》和《启示》。在中国大学中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式列入课程,公开讲授,并对学生进行考核,也是在北京大学从李大钊开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之后,一度被一些人冷眼相待,1996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将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所合并成立了第二家马克思主义学院。1997年9月,南开大学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情况开始有了一点变化。不过在以后的五六年时间里,全国高校也只有这三家马克思主义学院。进入新世纪后,情况稍有好转,只是在一段时间里人们依然处于思考之中,认识很不统一。特别是在一段时间里,相当一些理工科院校改走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路子,他们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力量发展文科,尤其是发展经济学、法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等。许多高校没有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专门的二级机构,而是在院系下面设立三级、四级机构,甚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分散在不同的专业院系。这种做法在一定过程上弱化和边缘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讲,有的年景好一些,一年成立一家、两家;有的年景不太好,好不容易成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又被改回去了。2003年之后,随着湖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首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情况开始有了一定改观。特别是2005年3月,吉林大学作为我国高校中教师最多的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接着,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也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到2007年4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15周年的时候,全国高校中已经有了25家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作了全面部署。这其中就包括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给予了新的定位,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5年1月,上级领导部门印发了〔2014〕5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要“重点建好一批有示范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是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使用“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概念。2015年7月27日,上级领导部门作为〔2015〕2号文件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其中强调要“建强独立二级机构,重点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程,建设一批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研究宣传、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使之成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战斗堡垒。7月28日,上级领导部门召开党的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工作会议,认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为党的理论工作平台,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位列第三位,强调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理论人才培养上的基础作用。2015年9月10日,上级领导部门颁发了〔2015〕26号文件,即《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该文件有一个附件,即《关于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施方案》。随后立即启动了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申报和评审工作。2015年9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修订后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其中进一步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建设。虽然这个文件没有提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制问题,但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后来又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2015年10月底提出的修改稿在当年12月17日由吉林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上再次征求了意见。尽管这个建设标准当时未作为正式文件颁发,但是它对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5年12月11日,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党校要姓党首先要坚持姓“马”姓“共”,并特别指出:“中央批准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坚持党校姓‘马’姓‘共’之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提到这样的高度来强调,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发挥党校作用独特优势的重视和期待,而且也是对全国所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最大鼓舞和鞭策。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可观的布局,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系统中的中坚力量。回顾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史,其目的主要在于从历史中获取经验,促使我们珍惜其历史,爱护其荣誉,下大决心、用大气力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期待取得更大的成绩,实现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